生物颗粒燃料运输中受潮的应对策略
2025-04-22 16:05:18 来源:生物颗粒|生物颗粒燃料|生物质颗粒|生物质颗粒燃料|生物燃料|灵杨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 点击量:20
在能源结构逐步向绿色、可持续转型的当下,生物颗粒燃料凭借其环保、可再生的特性,成为备受关注的清洁能源之一。然而,在其运输过程中,受潮问题常常困扰着行业从业者。生物颗粒燃料一旦受潮,不仅会降低燃烧效率,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后续使用问题。那么,当生物颗粒燃料在运输中受潮时,究竟该如何应对呢?
生物颗粒燃料运输受潮的原因及危害
受潮原因剖析
生物颗粒燃料主要由农林废弃物,如秸秆、木屑等压缩制成,其多孔结构使其具有较强的吸水性。在运输环节,受潮原因多种多样。从外部环境来看,若运输途中遭遇降雨、大雾等潮湿天气,而运输车辆的密封措施不到位,雨水、湿气便会渗入车厢内,直接接触燃料。例如,一些老旧的运输货车,车厢门密封胶条老化,在雨天行驶时,雨水极易顺着缝隙进入,浸湿生物颗粒燃料。此外,运输途中经过湿度较大的地区,如沿海、南方梅雨季节地区,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,即便车辆未直接淋雨,也可能因环境湿度导致燃料受潮。从运输管理角度分析,若装卸货场地环境潮湿,货物长时间放置在地面,地面的潮气会逐渐向上渗透;或者在装卸过程中,未能及时遮盖货物,也会增加受潮风险。
受潮带来的危害
生物颗粒燃料受潮后,会产生诸多不良影响。在物理性质方面,受潮后的燃料颗粒会变软、粘连,原本规则的颗粒形状被破坏,流动性变差。这使得在后续的储存和使用环节中,燃料难以顺利通过输送设备,可能导致设备堵塞,影响生产效率。从燃烧性能来看,水分含量增加会降低燃料的热值。生物颗粒燃料的燃烧需要消耗一定热量来蒸发水分,水分越多,实际用于燃烧释放的热量就越少,从而导致燃烧效率下降,增加使用成本。此外,受潮严重的燃料还可能发霉变质,产生有害气体,不仅影响燃烧效果,还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。
生物颗粒燃料运输受潮的预防措施
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与包装
优质的运输工具是预防受潮的关键。应优先选择密封性能良好的厢式货车,定期检查车辆的密封胶条、车厢接缝处,确保无破损、无裂缝。对于长途运输,还可考虑使用带有温控和湿度调节功能的特种运输车辆,能有效控制车厢内的温湿度环境,减少燃料受潮的可能性。在包装方面,采用防潮性能优异的包装材料至关重要。常见的有防潮塑料袋、复合编织袋等,这些包装材料能有效阻挡外界水汽。此外,还可在包装内放置干燥剂,如硅胶干燥剂、生石灰干燥剂等,进一步吸收包装内的湿气。例如,在每袋生物颗粒燃料中放置适量的硅胶干燥剂,可显著降低包装内部的湿度。
规范运输操作流程
严格规范的运输操作流程能有效降低受潮风险。在装卸货时,应选择干燥、平坦的场地,避免货物直接接触潮湿地面。装卸过程要迅速,减少货物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,装卸完成后立即用防水篷布严密遮盖。运输途中,要根据天气和路况合理规划路线,尽量避开湿度大、易降雨的区域。同时,定期检查货物状况,尤其是在长途运输中,每隔一段时间打开车厢检查燃料是否有受潮迹象,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,如更换篷布、调整货物摆放位置等。
生物颗粒燃料运输受潮后的处理方法
轻度受潮的处理
当发现生物颗粒燃料只是轻度受潮时,可采用晾晒、烘干等方法进行处理。如果条件允许,将受潮的燃料平铺在干燥、通风良好且阳光充足的场地进行晾晒。在晾晒过程中,要定期翻动燃料,确保各个部位都能充分接触阳光和空气,加速水分蒸发。若无法进行自然晾晒,可使用专业的烘干设备,如热风循环烘干机。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时间,将燃料均匀放入烘干机内,通过热空气循环带走燃料中的水分。一般来说,烘干温度不宜过高,以免损坏燃料的化学结构,影响燃烧性能。
重度受潮的处理
对于重度受潮的生物颗粒燃料,处理难度较大。若燃料已经严重粘连、结块,可能需要先进行破碎处理,将结块的燃料打碎成小块,再进行烘干。但这种处理方式可能会破坏燃料的颗粒结构,影响其燃烧性能。在一些情况下,重度受潮且发霉变质的燃料已无法满足使用要求,为避免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,应按照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妥善处理,防止污染环境。此外,对于重度受潮的燃料,还可以考虑将其与干燥的燃料混合使用,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计算混合比例,以保证混合后的燃料能达到一定的燃烧性能标准。
生物颗粒燃料在运输中受潮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。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,能有效降低受潮概率;而一旦发生受潮情况,及时、正确的处理方法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。在生物颗粒燃料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中,相关企业和从业者应不断总结经验,优化运输管理和处理流程,确保生物颗粒燃料的品质和使用效果,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。